 
拍摄星空时,调整光圈得到清晰图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
增加进光量:星空拍摄通常在夜间进行,环境光线极弱。大光圈能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,使星星在画面中更清晰明亮。例如,使用f/2.8甚至更大光圈(如f/1.4 - f/1.8)的镜头,相比小光圈能捕捉到更多微弱的星光,让星空细节更丰富。像拍摄银河时,大光圈可让银河的星云和星带更清晰呈现,避免因光线不足导致画面漆黑一片。
缩短曝光时间:大光圈增加进光量后,可适当缩短曝光时间,减少因地球自转导致星星拖线的风险。一般来说,曝光时间过长,星星会因地球自转在画面中形成轨迹,影响清晰度。使用大光圈可在保证足够进光量的同时,将曝光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如30秒以内,保证星星呈点状,使画面更清晰。
保证足够景深:虽然拍摄星空主要关注星星的清晰度,但也要考虑画面中其他元素的景深。如果拍摄场景中有前景(如山峰、树木等),需要保证前景和星星都在清晰范围内。一般来说,使用中等光圈(如f/4 - f/5.6)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进光量和景深。例如在拍摄星空与山景结合的画面时,f/4 - f/5.6的光圈能让山峰和星星都有一定的清晰度,避免因光圈过大导致前景虚化严重。
根据拍摄意图调整:如果只想突出星星,对前景清晰度要求不高,可以使用更大光圈,将前景虚化,营造出梦幻的星空效果;如果想展现星空与地景的完整关系,就需要适当缩小光圈,增加景深。
与快门速度配合:在调整光圈时,要结合快门速度来保证曝光准确。使用大光圈后,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,避免过曝。例如,当光圈设置为f/2.8时,快门速度可以设置在15 - 30秒之间,具体时间要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和相机感光度来调整。如果光线较暗,快门速度可以适当延长,但要注意星星拖线的问题。
与感光度协调:感光度也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和噪点。在保证光圈和快门速度合适的情况下,合理调整感光度。一般来说,拍摄星空时感光度可以设置在ISO1600 - ISO6400之间。如果光圈较大,进光量充足,可以适当降低感光度,减少画面噪点,提高清晰度;反之,如果光圈较小,需要提高感光度来保证曝光,但要注意控制噪点。
选择合适光圈范围:虽然大光圈有诸多优点,但过大的光圈可能会导致像差和衍射现象,影响画面清晰度。一般来说,镜头在最大光圈下的成像质量可能不是最好的,可以适当缩小一档或两档光圈,以获得更好的画面质量。例如,某款镜头最大光圈为f/1.4,在实际拍摄星空时,使用f/1.8 - f/2.0的光圈可能会得到更清晰、锐利的星星图像。同时,要避免使用过小的光圈(如小于f/16),因为小光圈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,使星星的细节变得模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