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高帧率拍摄时,有不少特别技巧能让拍摄效果更出色,以下从拍摄前准备、拍摄过程、后期处理三方面为你介绍:

拍摄前准备
设备选择与检查
选适配设备:并非所有摄像机都适合高帧率拍摄,要挑选具备高帧率拍摄功能且性能稳定的设备。例如,一些专业广播级摄像机或高端微单相机,在高帧率拍摄时能更好地控制画质和稳定性。像索尼FX9.它支持多种高帧率模式,能满足不同场景的拍摄需求。
检查存储设备:高帧率拍摄会产生大量数据,需确保存储卡有足够的容量和快速的读写速度。例如,使用UHS - II标准的SD卡,其读写速度比普通SD卡快很多,能避免因存储速度慢导致拍摄中断或画面卡顿。
场景与光线规划
场景选择:优先选择动作丰富、有看点的场景。比如拍摄体育赛事,篮球比赛中的快攻、扣篮,足球比赛里的带球突破、射门等场景,高帧率能清晰捕捉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细节。
光线布置:高帧率拍摄对光线要求较高,尤其是在低光照环境下。如果是室内拍摄,可增加人工照明,如使用LED灯、影室灯等,保证画面亮度均匀。例如拍摄室内舞蹈表演,合理布置灯光能让舞者的动作在高帧率下清晰展现,同时避免出现阴影或过曝的情况。
拍摄过程
参数设置
帧率选择:根据拍摄内容和后期需求选择合适的帧率。如果是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,如赛车、飞鸟等,可选择较高的帧率,如240fps或更高,能捕捉到极快的动作变化;对于一般的动态场景,如人物行走、日常活动等,60fps或120fps可能就足够了。
快门速度:快门速度要与帧率相匹配,一般来说,快门速度应不低于帧率的倒数。例如,当使用240fps拍摄时,快门速度最好设置在1/240秒或更快,以避免画面出现动态模糊。但有时也可以故意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,营造出独特的拖影效果,增加画面的动感。
光圈和感光度:在高帧率拍摄时,为了保证足够的进光量,可能需要适当开大光圈或提高感光度。但开大光圈会导致景深变浅,要注意对焦准确;提高感光度会增加噪点,要在画质和亮度之间找到平衡。例如,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,可先将光圈开到最大,若亮度仍不足,再适当提高感光度,同时通过后期降噪处理来改善画质。
对焦与跟焦
手动对焦:对于一些固定的拍摄对象或需要精确对焦的场景,手动对焦能确保焦点始终落在主体上。例如拍摄微距摄影,手动对焦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花朵的细节或昆虫的纹理。
自动跟焦:在拍摄运动物体时,自动跟焦功能非常实用。一些先进的摄像机具备智能跟焦系统,能快速、准确地跟踪运动物体的焦点。例如拍摄儿童玩耍的场景,使用自动跟焦可以让摄像机始终聚焦在孩子身上,不会因为孩子的快速移动而失焦。
稳定拍摄
使用稳定设备:高帧率拍摄时,任何微小的抖动都会在画面中放大,因此要使用三脚架、稳定器等设备来保持摄像机的稳定。例如拍摄户外风景时,使用三脚架可以避免因手部抖动导致的画面模糊;在拍摄运动场景时,使用手持稳定器可以让摄像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,拍摄出流畅的画面。
平稳移动:如果需要移动摄像机进行拍摄,要注意移动的速度和方向要保持平稳。可以采用“推、拉、摇、移”等基本的运镜技巧,但要注意动作要缓慢、均匀,避免突然的加速或减速。例如拍摄跟拍人物的场景,缓慢、平稳地移动摄像机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跟随人物的视角,感受画面的动态变化。
后期处理
剪辑与拼接
选择精彩片段:高帧率拍摄会产生大量的素材,在后期剪辑时要仔细筛选,选择动作最精彩、画面最清晰的部分进行拼接。例如拍摄一场篮球比赛,从众多高帧率素材中挑选出精彩的扣篮、盖帽等瞬间,通过合理的剪辑顺序和节奏,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。
调整播放速度: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高帧率素材的播放速度。有时放慢播放速度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动作的细节,增强画面的表现力;而加快播放速度则可以营造出快节奏、活泼的氛围。例如拍摄水流的高帧率素材,放慢播放速度可以看到水流的每一个涟漪和气泡的上升过程,仿佛时间静止;加快播放速度则可以让水流看起来像一条快速流动的丝带。
调色与特效
色彩校正:高帧率拍摄的画面可能会因为光线、设备等因素出现色彩偏差,需要进行色彩校正,使画面色彩更加准确、自然。例如,通过调整画面的亮度、对比度、饱和度等参数,让夜景中的灯光更加鲜艳,建筑的颜色更加真实。
添加特效:可以根据拍摄内容和创意需求,添加一些特效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。例如,在拍摄科幻题材的高帧率视频时,可以添加光影特效、粒子特效等,营造出未来感和神秘感。但要注意特效的使用要适度,不要过于夸张而影响画面的真实感。